嘉咸市集始于1900年,屹立于香港有逾百年历史,亦是香港历史最悠久的露天市集。现时只要踏进中环嘉咸街、结志街一带,不难发现两旁的摊档、店铺,都充斥着新旧荟萃的市集风貌。自小在这区长大、有「历史掌故专家」之称的郑宝鸿老师,至今回想起市集的发展历程,仍然记忆犹新。
「香港开埠初期没有市集,到1842年中环街市成立,早期住半山的市民到街市买餸都会经过嘉咸街。当时的嘉咸街及结志街原为英式街道,洋行、西餐厅林立,亦建有一所英国医院,至1878年的一场大火,有不少店铺被烧毁。其后于19世纪,这一带逐渐成为华人聚居地,街道两旁开始有不少摊檔、菜檔、肉檔、水果檔,而杂货店、米店、酒铺、茶室等亦应运而生,市集便开始形成。」郑宝鸿娓娓道来。
难忘古早滋味 细味嘉咸美食
繁华盛极时期的嘉咸市集,有不少的食店及小食,均令郑宝鸿至今仍印象深刻。回想起到嘉咸街与结志街转角位的龙香茶楼、到大众冰室吃红豆冰、到结志街买夹饼、薄饼、芝麻硬糖、粉仔等片段,让他格外兴奋。
「那时候嘉咸街与皇后大道中交界的金成酒家门口,有一婆婆摆檔卖盘粉,是北方特有小食,至今已近乎失传。另外,当年的有钱人亦曾流行吃龙趸皮,而且只得中环街市一家檔口独有,尤获得陆羽茶室及一神秘银行家青睐。」
至于现时仍然屹立这一带的老店铺,则有成裕泰粮油杂货、莲香楼、九龙酱园、陆羽茶室等等。
回想童年喜庆 七姐诞盛事
郑宝鸿亦指,以往每逢农历七月初六,于嘉咸街都会举办一场热闹盛事:「嘉咸街的卖菜姑娘每月各人会以两元供会,每到七夕就会获得一套衣料做唐装衫裤。同时于酒楼或街口延开多席,会摆放巨型七姐盘进行拜仙仪式,又会于结志街交界搭高台邀请女伶唱粤曲,场面非常热闹!」
除了七夕,当时亦有不少装修公司,会于农历六月十三鲁班师傅诞派饭庆祝;各店铺又会于农历七月初一至十四烧衣,越多祭品则代表店铺越具实力;新店开幕时,亦不乏看见有约四层楼高,烧得正红的长长鞭炮,为郑宝鸿怀念的儿时开心日子。
探寻嘉咸市集一带的昔日情怀和历史风貌,无论从日常生活、特色小食和传统节日等方面,都会可以发现不少大街小巷藏着的种种回忆及小区故事。市集景象不断蜕变,区内的各个角落仍然盛载浓厚情味,没有因地方或情景改变而减退。
*承蒙郑宝鸿先生提供历史照片及资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