嘉咸由來
回溯昔日風貌 歷史掌故專家鄭寶鴻細說百年市集趣聞

嘉咸市集始於1900年,屹立於香港有逾百年歷史,亦是香港歷史最悠久的露天市集。現時只要踏進中環嘉咸街、結志街一帶,不難發現兩旁的攤檔、店舖,都充斥著新舊薈萃的市集風貌。自小在這區長大、有「歷史掌故專家」之稱的鄭寶鴻老師,至今回想起市集的發展歷程,仍然記憶猶新。

 

「香港開埠初期沒有市集,到1842年中環街市成立,早期住半山的市民到街市買餸都會經過嘉咸街。當時的嘉咸街及結志街原為英式街道,洋行、西餐廳林立,亦建有一所英國醫院,至1878年的一場大火,有不少店舖被燒毀。其後於19世紀,這一帶逐漸成為華人聚居地,街道兩旁開始有不少攤檔、菜檔、肉檔、生果檔,而雜貨店、米店、酒舖、茶室等亦應運而生,市集便開始形成。」鄭寶鴻娓娓道來。

 

難忘古早滋味 細味嘉咸美食

繁華盛極時期的嘉咸市集,有不少的食店及小食,均令鄭寶鴻至今仍印象深刻。回想起到嘉咸街與結志街轉角位的龍香茶樓、到大眾冰室吃紅豆冰、到結志街買夾餅、薄餅、芝麻硬糖、粉仔等片段,讓他格外興奮。

 

「那時候嘉咸街與皇后大道中交界的金成酒家門口,有一婆婆擺檔賣盤粉,是北方特有小食,至今已近乎失傳。另外,當年的有錢人亦曾流行吃龍躉皮,而且只得中環街市一家檔口獨有,尤獲得陸羽茶室及一神秘銀行家青睞。」

 

至於現時仍然屹立這一帶的老店舖,則有成裕泰糧油雜貨、蓮香樓、九龍醬園、陸羽茶室等等。

 

回想童年喜慶 七姐誕盛事

鄭寶鴻亦指,以往每逢農曆七月初六,於嘉咸街都會舉辦一場熱鬧盛事:「嘉咸街的賣菜姑娘每月各人會以兩元供會,每到七夕就會獲得一套衣料做唐裝衫褲。同時於酒樓或街口延開多席,會擺放巨型七姐盤進行拜仙儀式,又會於結志街交界搭高台邀請女伶唱粵曲,場面非常熱鬧!」

 

除了七夕,當時亦有不少裝修公司,會於農曆六月十三魯班師傅誕派飯慶祝;各店舖又會於農曆七月初一至十四燒衣,越多祭品則代表店舖越具實力;新店開幕時,亦不乏看見有約四層樓高,燒得正紅的長長鞭炮,為鄭寶鴻懷念的兒時開心日子。

 

探尋嘉咸市集一帶的昔日情懷和歷史風貌,無論從日常生活、特色小食和傳統節日等方面,都會可以發現不少大街小巷藏著的種種回憶及社區故事。市集景象不斷蛻變,區內的各個角落仍然盛載濃厚情味,沒有因地方或情景改變而減退。

 

*承蒙鄭寶鴻先生提供歷史照片及資料